2008年6月8日星期日

开阔的时代

开阔的时代

――评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这是狄更斯《双城记》的著名开头,被人无休止的引用着,然而面对《激荡三十年》以及它所承载的中国企业史,我不得不说,这段话相当贴切。

1978―2008,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是什么样子?这三十年正是我们成长的时代。在这三十年之前,新中国在诞生的欣喜之后,就落入一个充斥着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运动的迷障。在这三十年前,谈论最多的是阶级斗争、反右、文革以及粉碎四人帮,而这三十年中,我们谈论最多的是原始股、大牛市、中国制造、权证、汇率、黄金以及中国崛起。

我相信,这三十年才是新中国真正成长的时代,是整个国家的青春期。正是在这三十年里,伴随着种种少年的烦恼,中国走上了一条成长之路。

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文字功底扎实,看问题一针见血。他提到:"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市场上存在着三股力量:国营公司、民营公司、外资公司。在我看来,一部中国企业历史,基本上是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过程,它们的利益切割以及所形成的产业、资本格局,最终构成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所有表象。

通过吴晓波的叙述,我们看到这部企业史后隐藏着的博弈的力量。也欣喜地看到这位著名校友主动承担着撰写这本光荣历史的重任。但真正打动我们的,还是那些在历史浪潮中沉浮的一个个企业家的命运。

吴晓波用一个个故事,串起了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在改革开放初期,一无经验,二无知识。靠着某些胆大心细的企业家的个人能力,在制度外的灰色地带寻食。用吴晓波的话说,这是中国企业的"草莽性"。

1977年,刘永行兄弟们创办了一个小小的养殖场,谁也想不到20年后他会成为中国首富;海盐衬衫厂的厂长步鑫生打破了铁饭碗,被中央领导选中为典型,一夜之间就成为了管理专家、经营大师。然而时代变迁,终于无力经营,退出舞台;1985年的马胜利因为搞承包创造效益而成为典型,然而在光环之中,他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承包27家造纸厂,终于使得马氏"一包就灵"的理论破灭。这些最早的企业家们没有足够的经营技巧管理理念,凭着满腔追求物质成功的动力和感想敢为的劲头,四处碰撞,也四处寻找着可能的商业机会。

华西村、大邱庄、南街村,这些著名的特殊企业形态,一直被冠以"共产主义"的帽子,它们很难说算是什么组织,在行政概念上,它是一个村庄,在经济概念上,它是一个严密的盈利组织。这些特殊的村庄依靠着一个"强人",实行着"强人政治"。这些领导们有权有势,在村庄里说一句顶一万句。这些特殊的村庄曾吸引每一届领导干部参观考察,却最终一个个从神话中崩塌。

除了这些草莽英雄们的个人命运,企业的产权归属也一直是吴晓波写作的中心命题之一。1989年,蒋锡培把自己的电缆厂捐献给了国家,只为了获得"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红帽子,从而规避政策风险。很多具有类似经历的企业家后来陷入了产权的泥潭,而幸运的蒋锡培捐产后当选为全国劳模和人大代表,在2002年政策明朗之后,他通过回购股权重又成为企业资产所有者,当年的资产已超10亿元。相较之下,李经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将一个集体企业"三水县酒厂"一举做成了民族饮料第一品牌--健力宝,在企业平稳高速的发展了十几年之后,却由于产权不清,最终被三水县政府驱逐。而被三水县政府批准收购健力宝的张海,却由于经营不善,终于使得这个品牌湮没无闻。在三水县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李 经纬 眼含热泪,抬头看天,这张照片被吴晓波称为中国企业史中最悲情的照片。

在这部企业史中,我们还看到了资本市场的风浪。管金生跑遍全国用麻袋收购国库券进行倒卖,到1989年,万国证券的营业额已达3亿。这是资本市场的苏醒。到新世纪,仍有吕梁化名股评家K先生,在股票市场上制造庞大的局,翻云覆雨的创造了吕梁系。中国资本市场的不规范,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消弭。

真实的历史不如回忆那么优美,王石在地产商年会上说:下面坐着的有谁从没有行贿,众多地产商只有寥寥数个举起了手。必须承认,这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使得中国企业家带有原罪。但这个时代蓬勃发展,正在通往明天的道路上高速行驶。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家们不需要再去《资本论》里寻找雇工的意识形态证据,随着更规范的开放市场的到来,企业的强大活力带领中国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并从此不再回头。我相信我们正在走过的,是一段生机勃勃的历史,这激荡的三十年,也必将是中国的福祉。

正是因为如此,吴晓波在开篇描述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强烈感受,这和狄更斯的著名开头不谋而合,他说:"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