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6日星期一

温柔而真实的暗影

温柔而真实的暗影

―《年华是无效信》书评

赵潇然

"传说世界是这样归于安静的。"

故事开始于一片缓慢的叙述中,镜头从丛生的草地里慢慢拉出来,看见了远处操场边的双杠、爬了绿色植物的围墙,还有低矮的夕阳色天空。焦点变换,才发现身旁一整面斑驳的石灰粉墙,靠在阴影下,以及阴影中的故事主人公。

她在墙上写:"最讨厌王子杨。""最不要脸就是王子杨。"看不清楚表情。

王子杨,是她,宁遥,最要好的朋友。

"80后作家的青春校园小说",这样的一个定义应该会让很多投向这本小说的目光毫不犹豫的转移开,同时发出"嗤"的一声。对此,被这本小说深深牵动的我,也无可奈何。

作者落落,就像她自己说的,"很不巧,又是一个80后女生。"而这整本故事,80%的场景也确实没能逃脱出"学校"的范围。故事的主人公们,高一高二的年纪,也的确青春得无以复加。不过,好在我们的主人公宁遥同学并没有传说中绝世的容貌高贵的身份,也没有某天在学校的阶梯上突然坠入了异世界,从而展开冲动华丽的冒险……故事没有诱人的架空设定,没有大起大落的命运安排,甚至没有一个反派人物。

就是这样一个模糊的不甚美好的开头,连带上后面缓慢、甚至不能逃脱"平凡"一语但又无比真实的情节,把它从书店里"青春文学"一整架的花花绿绿中拽了出来,递到我眼前。

"宁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记住的全是令自己讨厌的地方。

"所有人都说她们是最要好的朋友。

"连宁遥自己都觉得最要好的朋友就是这样了。她和王子杨每天一起骑车去上课,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回家,春游秋游的时候也坐在一起,永远是形影不离的样子。"

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以友谊为主线,一点点揭示两个女生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她们互相依赖,拿出自己好大一部分彼此共享,可以亲密到让旁人理所当然地跟其中一个打听另一个的所有事情。但仍有剩下的那部分,保留给自己的那部分,不见天日,滋生着各种各样的情绪,甚至开了带着恶毒姿态的花。但是――

"我不希望看见她不开心。我之前已经害她大哭了一次。她是个很少哭的人。都是我的错。……她在小学时就是我的朋友。请我喝汽水。有时候会硬要晚上睡在我家。她真是个非常讨嫌的人,一副没了我就不行的样子。……可是我每次想到这里就很开心……

"我希望对她来说我是重要的。虽然我不知道该怎么对她,对她好,还是吵架。"

哭着在喜欢的男生的面前说了这些也是自己,感情同样真实而苍白。

就是这么矛盾,就是这么矛盾而真实。这种困惑,每个人似乎都曾经经历过,说不清道不明。

所以即便里面的少女情怀仍然漂浮了满天,有着这样那样漫画式的场景,却丝毫不让人觉得矫柔俗气,原因就在于,书中对那个年纪里人物心理的刻画实在是真实到让人喘不过气。我们在学校里背靠着古老树木的长椅上坐下来,看到两个女生手拉手走过去,一个活跃些,一个沉静些,那就是王子杨和宁遥。她们这样一路走着,聊天说笑,我们就跟在一旁,看见她们每一点的小心思。

以往我们阅读到的美好单纯的友谊,轻轻地被落落用大段大段细腻的语言推翻了。她逼着我们承认了自己的不纯粹,体内长久存在的美好的限制。我们一边表示着接受不了,一边在心里暗暗惊讶。因为共鸣强烈而产生的阅读时的不适感,让人抗拒又让人回味。

与此同时,落落也为小说创造了独特的节奏感。说是夹叙夹议也好,营造气氛也好。伴随着时光前行的,是一段又一段关乎青春关乎成长的感悟。也许是看到了初中时自己的相片簿,也许是想起了小时候一次嚎啕大哭的原因,也许是一个场景一种气氛突然击中了我们内心,情节推进的空隙,我们一次一次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世界,审视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而就在这缓缓急急,停停走走中,故事被我们一点点读进了心里。

结局仍然温暖。无论怎样的误解与敌视,也同样会在时间中沉淀出它的某种特定本质――也许当初是讨厌你的也说不定,不过我又在这样边讨厌你、边依赖你的日子里,发现回头的路上一片流动的暖热光芒。

"你想到这些的时候,这时的阳光,温暖的切过眼线。如同在年华中留下的字迹,终将沿着走廊,沿着教室,沿着一排龙头不整的水槽,沿着灰白的墙壁和灰绿的黑板,最终成行,变成一封书信,不知要投到哪个地方。"

年华是无效信。

没有评论: